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諸法皆空? 自經區環境成本全民分攤;自經區不設防 環團質疑綠色經濟落空

 http://e-info.org.tw/node/99636

 

諸法皆空? 自經區環境成本全民分攤

自由圈地、規避環評、不設防特區(上)
本報2014年5月28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儘管民間不斷呼籲,《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草案)不該犧牲國土、加劇台灣社會發展差異,國家發展委員會仍未進一步調整,在國民黨立委虎視眈眈下,隨時可能進入立法院審查程序。
地球公民基金會為主的幾個民間團體,昨(27日)召開記者會,對於現行法令鬆綁造成的國土崩解、環境負擔以及經濟發展走向,提出相關說明,認為草案應退回國發會重新審議,而非急就章以一次院會意圖通過。
地球公民基金會及幾個民間團體代表,召開記者會指出自經區草案未被重視的問題。

諸法皆空、自由自在?

依據草案第13條,除了現有的科學園區、經濟部主導的工業區,農委會的農業科技園區以及產業創新條例下設置的各種園區,包括地方政府所設的園區,都可能搖身一變成為自經區。
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詹順貴指出,自經區特別條例只讓台灣諸法皆空,財團自由自在。
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詹順貴指出,地方政府趨之若鶩的原因在於,「諸法皆空,自由自在」,完全看不到實質制度和產業創新,只有法規鬆綁和租稅優惠的內涵。
他解釋,以前工業區、科學園區是租稅減免,轉型為自經區後則是徹底免除。「這種形式只是泡製另一種經濟特區,讓園區內、外的競爭更加不公平」。
有錢有勢的企業進到自經區就可免除各種租稅,得到進用外勞的各種優惠,相較於園區外的中小企業,形成另一種優勢;讓大型企業繼續茁壯,中小型企業無法生存。
對於馬政府來說,這是用來嫁接未來簽TPP、服貿協議、貨貿協議的自由貿易。詹順貴指出,WTO架構的自由貿易是國與國之間,基於某些貨物平等互惠 關稅減免,國內橫向的產業並未造成不平等關係。但自經區卻是泡製經濟特權的經濟特區,其實和WTO架構下的自由貿易沒有必然關係。
「只讓大型企業在科學園區、工業區等,改掛招牌吃乾抹淨台灣社會資源。」詹順貴說,這是最令人憂心之處。

自經區內MIT  恐毀台灣農業生產

詹順貴也挑出之前農委會釋放的訊息,原草案第33條,國外農產品到自經區加工,非指只有10%可內銷,而是10%以內不需課稅,超過10%內銷才課 稅。農產品體積龐大、笨重,有儲存上的成本,除非來自離台灣很近的中國,否則不可能搭飛機來台加工。而中國農產品價格便宜,到台灣加工後掛上MIT,到國 外賣得很好,即使回銷到台灣,要負擔營業稅、營利事業所得稅也划算。
在此條件下,以茶葉為例,來自福建廣東海南的茶葉,只要進來10%,就能打垮台灣茶葉生產鏈;之後,全世界的MIT茶葉,只會來自中國福建、廣東和海南。

使用能源不需繳稅 加劇環境負擔

至於環境風險危害的影響,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杜文苓指出,科學園區加工出口區產業園區原本是要繳稅的,變成自經區,就享有免繳關稅、貨物稅等優惠 (第38條),包括該類產品以及下游工廠,都不須繳稅;換句話說,這些企業使用了台灣的水、電、土地等資源,生產營利卻不須繳稅給台灣。
「台灣目前財政架構、稅基已處於不穩及不公平狀態,有了自經區、財政重新分配後,更加不平等!」杜文苓說。

區內總量管制不明 日月光事件恐頻傳

杜文苓表示,在免稅和降低大幅生產成本後,區內因優惠多,增加擴廠速度,卻看不到總量管制;在不斷擴廠的過程中,可能消耗更多水資源、能源或土地,產生更多汙染,卻未見相關機制,形成環境中實質風險部分。
國內的經濟特區汙染事件頻傳,最近日月光廢水排放事件,也發生在加工生產區,這類特區內的企業;區內廢水排放、空氣汙染物審查許可,通常不是由環保 機關,而是由特區管理機關主導;自經區也依相同模式;一旦有更多的經濟特區,環保主管機關對於全國汙染的管控和查緝,力道恐怕也會減弱。

前店後廠 禁制品趴趴走

而草案第41、42條的規定,所謂的前店後廠,使得原本禁止入關的東西,可以透過自經區進入台灣;自經區又可提供區外接單工廠運輸、傳送;區內接受 了過去禁止的農產品,外來種或毒化物,流入區外的工廠,可能造成流通。第43條雖要求送到工廠加工之後,必須送回自經區,可是也無法保證未來的流向。
杜文苓認為,一旦進入區外的工廠,在國內流通,將帶來嚴重危害。他希望自經區在環評及環境稽查的部分,能受台灣原本法律的規範。
最近一份國發會「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之法案影響評估報告」中指出,示範區政策涉及須鬆綁的法規與制度,高達46部之多。其中概分為3大類:土地開發、變更使用的法規鬆綁;租稅減免,幾乎免除;放寬外國人及中國人士來台投資與商務居留限制。

 

自經區不設防 環團質疑綠色經濟落空

   
自由圈地、規避環評、不設防特區(下)
本報2014年5月28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自經區條例草案,鬆綁法令高達46部,還增加環境執法的負擔,這些成本卻全由人民吸收。更令人不安的是,在自經區無限上綱的讓售下,恐將造成國土計畫管制及公有土地體系的崩解。
今年地球日,總統馬英九信誓旦旦地向環團代表表示,今年10月將推出更友善生態、環境的「綠色經濟政策綱領」;但此綠色經濟目標,卻與諸法皆空、不設防的自經區條例並行;對此,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賴偉傑認為,這是種錯亂,而政府應負起責任說明白。

科學園區變自經區?  學者籲:勿轉手徵收

自經區條例架構的特區,對國土計畫會產生什麼影響呢?台灣農村陣線理事長徐世榮指出,立法院公聽會中,台灣農村陣線要求將土地徵收條例拿掉,國發會主委管中閔已同意,他希望政府說到做到,也希望國民黨立委不要阻撓。
不過,草案中第13條前5項,關於自經區土地來源,徐世榮則要求不要發生「轉手徵收」的現象,意即不要利用產業創新條例或科學園區設置管理園區,設置了產業園區或科學園區後,再轉手為自經區。

自經區成特區、政府管不著  架空國土管制?

台灣農村陣線理事長徐世榮。其次,根據目前草案第13~16條,由行政院通過自經區,再交給內政部審查,將瓦解國土計畫及管制體系,更甚以往;完全架空了國土計畫和管制。
徐世榮指出,草案的邏輯就是先通過自經區,跟著審查都市計畫要不要變更,再來審查區域計畫要不要變更。
「當行政院都核定,他會不變更嗎?國土規劃體制因此被架空了。先用自經區突破,到內政部、不管都委會或區委會,再到環保署環評委員會,會不通過嗎?」
他舉1990年代經濟部「工商綜合區」為例,造成我國國土規劃體系非常大的混亂。「工商綜合區就等於是特區,建蔽率、容積率、如何使用,全由業者自 行決定,國家的國土計劃管不到。」徐世榮說,自經區也是如此。雖然經濟部說要訂管理辦法,但依據過去工商綜合區的觀察,等於是特區,政府管不著。

公用地免變更  可直接轉售

另外,自經區草案第19條,恐將使公有土地管制體系完全崩解。
徐世榮解釋,依據國有財產法,國有土地分為兩種:國有公用以及國有非公用,以往能釋出的為國有非公用土地,但19條突破了國有財產法以及土地管理法的限制,只要是國有土地且有管理機關,就能出售。
舉例而言,若自經區使用的是軍營,國防部管理機關就可直接讓售;學校則由教育局直接讓售。這原本是不行的,國財署須先將國有公用土地,變更為公有非公用才可釋出,現在這套程序在自經區條例下都可免除,任其掏空國有財,嚴重傷害國家。

環團:綠色經濟是較好的發展模式

台灣到底要綠色經濟或不設防的經濟?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賴偉傑說,政府以不斷鬆綁法規的自經區當作產業創新,用以解救陷入泥淖的經濟現況。
不過,2012年在巴西里約召開的全球高峰會議中,提出綠色經濟作為全球經濟的解決方案;台灣政府參加後,由國發會研擬綠色經濟政策綱領,預計今年10月草案出爐。今年4月地球日馬總統接見環保團體,也特別提出政府正在進行的綠色經濟政策綱領。
而聯合國認為,綠色經濟應符合以下幾項指標:
  1. 汙染環境、或勞動條件不公平創造出來的發展模式,不利於永續發展,必須將這些環境成本內部化。
  2. 對環境有害的補貼,例如過度廉價的石化原料的成本,水電都不該補貼。
  3. 獎勵友善生態、或能降低人類健康風險的創新制度;
  4. 環保規範應更加嚴謹,揭露更多環境資訊;最後,這些規定應具體連結國際公約、制度。
由此可見,綠色經濟的政策方向,對於環境、勞動權、人權等面向來說,應是較嚴謹及好的發展模式,而非以汙染環境為導向的舊有模式;反觀國發會的自經區,卻完全以鬆綁來當作制度方向。

自經區、綠色經濟背道而馳  政府選哪邊?

賴偉傑認為,同時推行鬆綁當產業創新,以及嚴謹的綠色經濟為主的創新模式,是錯亂的,因兩者發展方向完全不同;政府此舉不禁讓人質疑,10月推出的綠色經濟政策綱領,是玩真的,或只是沽名釣譽?
他認為國發會應言明未來的經濟走向。「自經區若是國家未來發展的方向,顯然是和台灣其他想發展的方向是錯亂的;政府不能任由這種錯亂存在,並在不同場合選擇要說的話,這會讓彼此間許多重要的配套措施,喪失原來的功能。」(點此看上篇
本文相關條例 《自經區特別條例》第14條第1、2項
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得勘選適當地點,擬具新設示範區之可行性規劃報告及營運計畫書,向主管機關提出申請,經初步審核同意後,報請行政院核定示範區之設置。
主管機關亦得勘選適當地點,並於完成前項可行性規劃報告及營運計畫書後,報請行政院核定示範區之設置。
第6項:新設示範區之申請資格條件、區位、規模、程序、應檢附書圖文件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會商相關機關定之。
《自經區特別條例》第19條第1項前半
依第14條規定設置之示範區,其區內不動產屬公有者,管理機關應徵得該不動產管理機關同意後,辦理撥用或由各該出售公有不動產機關逕行讓售,不受土地法第25條及地方公產管理法令規定之限制。
《自經區特別條例》第15條第1、2項
依第14條規定設置之示範區涉及新訂都市計畫,屬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申設者,由直轄市或縣(市)政府依都市計畫法相關規定辦理;屬主管機關、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申設者,得商請中央都市計畫主管機關擬訂示範區之特定區計畫。
示範區開發計畫之主要計畫所應表明事項,得視實際需要,參照都市計畫法第十五條第一項規定事項全部或一部予以簡化,並得與細部計畫合併擬訂之。
《自經區特別條例》第16條第1項
依第14條規定設置之示範區之開發,涉及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變更者,申設機關應依區域計畫法規定擬具開發計畫,檢同有關文件,向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申請 並同時副知中央區域計畫主管機關。直轄市或縣(市)政府查核基本書圖文件資料後,報請中央區域計畫主管機關辦理許可審議。
《自經區特別條例》第17條第1、2項
示範區涉及都市計畫變更者,得由申設機關商請都市計畫主管機關依都市計畫法第27條規定辦理逕為變更。
依第13條規定設置之示範區,涉及非都市土地變更,屬事業同性質或具高度相容性,且未變更主要公共設施、公用設備或必要性服務設施之服務品質及未增加全區 土地使用強度者,申設機關得製作變更內容對照表送請中央區域計畫主管機關備查,不適用區域計畫法第15條之1第1項第2款及第2項之規定。
《自經區特別條例》第15條第3項
示範區之開發計畫,涉及都市計畫之擬訂、變更,依法應辦理環境影響評估者,得依都市計畫法第27條之2規定採平行作業方式辦理。必要時,並得聯合作業,由都市計畫主管機關召集聯席會議審決之。
《自經區特別條例》第16條第6項
非都市土地示範區開發計畫,依法應辦理環境影響評估者,得採平行作業方式辦理。必要時,並得聯合作業,由中央區域計畫主管機關召集聯席會議審決之。
《自經區特別條例》第17條第3項
依第十三條規定設置之示範區,如其變更內容未增加面積或未超出原核定汙染總量,且變更內容符合下列要件之一者,得由申設機關檢附變更說明之相關資料送原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主管機關備查,不適用環境影響評估法第十六條第一項不得變更原申請內容之規定:
一、區內坵塊整併或分割。
二、區內配置調整或建物樓地板面積變更。
三、引進產業類別變更。

沒有留言: